首页 > 数字 > 数字 > 正文

定窑在哪个省(定窑概述)

2023-04-20 11:00:03来源:互联网  

关于定窑在哪个省(定窑概述) 的知识大家了解吗?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定窑在哪个省(定窑概述) 的介绍,希望可以给到大家一些参考,一起来了解下吧!


(资料图)

定窑位于哪个省(定窑概述)

早在南北朝北魏时期,邢窑就受到南方越窑的影响,生产出青瓷。经过不断探索,粗白瓷在北朝初烧后,终于在唐代烧制出成熟干净的细白瓷,与“南青北白”的越窑青瓷形成了对比局面。白瓷的诞生震惊了世界,开启了瓷釉从青色到纯白的大门,是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的一次伟大飞跃。唐后期,邢窑鼎盛时期,位于邢窑所在地以北不远的曲阳县龙泉镇简祠村的曲阳窑(后为定窑),开始向邢周取经,设窑烧瓷,技术日趋成熟。

(作者:程,来源:老程家的业余生活)

最后,轮到宋代名窑——定窑了。在中国陶瓷的历史长河中,定窑并不像中国瓷窑跨世纪的开创者、中国白瓷的鼻祖邢窑那样重要,也不像烧白瓷的历史贡献那样重要,不像汝窑那样高贵典雅,不像中国瓷器的巅峰,不像姚那样傲视世界,不像钧窑那样惊艳。它以其质朴的釉色、干净的胎骨、优美的造型、高雅的装饰艺术、先进的规模化生产和符合大众的实用功能,引领了中国瓷器的发展方向,将中国瓷器从最初的青色对抗局面扭转到后来的白色,成为中国陶瓷史上当之无愧的“转折点”。为什么这样评价定窑?听我说,引经据典,释疑解惑。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北宋定窑雕花草碗。

定窑概况

定窑,即定州窑,有时也指定窑制度和定窑生产的各种瓷器。丁瑶中心窑区分布在古定州所属的曲阳县龙泉镇简祠村及周边的叶蓓村、北镇村、东溪延川村。中心窑址是建祠村。慈村位于保定西部太行山、灵山脚下的丘陵地带。这里有丰富的优质瓷石(高岭土)、釉料、松木、煤等燃料资源。此外,它是一个独特的窑址,水源丰富,交通便利,贸易路线畅通。次村以南约200公里的邢台市内丘、临城,是中国白瓷鼻祖邢窑所在地。

丁古窑遗址地理位置图

我在《中国白瓷鼻祖邢窑》一文中说过,早在南北朝北魏时期,邢窑就受到南方越窑的影响,产生了青瓷。经过不断的探索,北朝首先烧制出粗白瓷,唐代终于烧制出成熟干净的细白瓷,与越窑青瓷形成了对比的局面。白瓷的诞生震惊了世界,开启了瓷釉从青色到纯白的大门,是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的一次伟大飞跃。唐后期,邢窑鼎盛时期,位于邢窑所在地以北不远的曲阳县龙泉镇简祠村的曲阳窑(后为定窑),开始向邢周取经,设窑烧瓷,技术日趋成熟。

《清光绪年间曲阳县志》介绍了悠悠资源网龙泉镇建祠村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定窑既模仿和继承了邢窑的技术和工艺,又紧随邢窑的脚步,在邢窑白瓷的光环下,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同时特别注重新的探索,在造型设计、装饰方法、釉料工艺、烧制方法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的特色。唐末五代十国时期,邢窑因资源枯竭,连年战乱,生产技术停滞,由盛转衰,而定窑则由弱转强。北宋初年,定窑不仅取代了邢窑,使中国白瓷得以继承和发展,而且规模扩大,产量大增,极大地满足了当时国内外的需求,迎来了自己的辉煌时期。

北宋丁瑶白釉刻花痰盂高7.4,直径17.8,足径4.6厘米,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村丁瑶古窑址平面位置图

定窑与兴窑相似,产品以白瓷为主,有黑瓷、褐瓷、紫瓷、红瓷、青瓷,各种文献中称之为、黑鼎、酱鼎、紫鼎、红鼎、绿鼎。定窑产品形制规整,品种繁多,主要以碗、盘、瓶、盘、盒、枕为主,实用性和观赏性都很强。定窑技术最独特的地方是发明了一种新的装烧方法——过烧法,更大限度地利用了空室,既节省了燃料,又防止了器具变形,从而降低了成本,大大提高了产量。对陶瓷工业的规模化生产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全国各地的瓷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定窑的装饰技法以印、刻、画为主,图案绚丽多彩,精美典雅,深受世人喜爱。

唐代定窑壶高18.5,口径6.8cm,现藏河北省曲阳县文物保护中心。

北宋时期是定窑的全盛时期。虽然没有像汝窑青瓷那样吸引皇室的青睐,但产量巨大,胎质坚硬,釉色细腻。成为全社会的时尚,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通过陆海丝绸之路远销西域和海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国内众多窑场竞相效仿,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白窑体系——后世称之为定窑体系。现代考古资料表明,河北临城、井陉,河南鹤壁、平定、介休、霍县,山西阳城、蔚县,四川彭县,江西景德镇、冀州等。所有烧制的瓷器都类似于宋金元时期的定窑瓷器,俗称仿丁,其中景德镇汾丁又称南丁。定窑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器形和器型上,而且在薄胎成型、过烧法的推广和煤燃料的利用等技术方面也有力地推动了当时制瓷业的进步。

武定窑雕花莲盖壶(官字底),高7.8,直径5.7厘米,上海博物馆收藏

如果说邢窑是白瓷的鼻祖,形成了青瓷和白瓷的对抗格局,那么定窑则承担了白瓷胜利的关键角色,完全将中国陶瓷观念引向了“以白为本”的新格局,这也是我为什么称定窑中国的原因。

北宋丁瑶白釉荷叶式展拓悠游资源网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由于地处宋辽及后期宋金交界处,定窑在北宋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中发展迅速,但也受到了战乱灾难的影响。从混乱的五代开始,辽(契丹)皇帝卢野德光扶植后金的“孩子王”石敬瑭,从史进国王手中夺取了幽云十六州,将辽与北宋后期的边界推进到今天的山西京大同一带,并以此为基础,不断突袭中原。定窑所在的定州,富庶且处于边陲,平时对外贸易相当便利。但不时受到辽、契丹的袭击和掠夺,尤其是公元964年、968年、979年的宋辽战争,对定窑造成了相当大的破坏。尽管宋与辽于公元1004年结成联盟,但辽人对契丹的侵犯从未停止。但由于过度烧制和印花技术的广泛使用,定窑在北宋后期达到了顶峰,并引领了世界陶瓷发展的潮流。

北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版图(定窑位于红星)

对定窑的之一次致命打击发生在公元1127年的“靖康之灾”。众所周知,缺乏战略思维的北宋于公元1125年联合北方的徐进赶走了契丹的辽国,直接卷入了最可怕的徐进。公元1127年,即靖康二年,被徐进所灭。宋徽宗、宋钦宗以及几乎所有的皇族都被带往北方,这在历史上也被称为靖康之难。大战中,定窑被毁,窑工逃了出来。公元1127年,即金太宗第五年,并入徐进版图。

公元1127年靖康之灾后南宋与晋国的对抗(红星为定窑所在地)

从考古资料来看,定窑在公元1127年完全废弃,从北宋靖康之灾到公元1161年,金友友资源网世宗大定元年,可见战争的破坏力。很多文献说定窑的命运已经终结,这是错误的。事实上,雍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振兴经济、强国富民的政策,逐渐使定窑起死回生。这个时期生产的定窑瓷器考古发现很多,也叫金鼎。但自从金朝灭了北宋之后,就不上进,朝野腐败盛行,治国无方,导致经济形势每况愈下。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定窑很难有所改善。从定金器物来看,金代的定窑从原料、制坯、加工、纹饰到窑烧工艺基本延续了宋代,但往往发现此时采用了一种“叠烧法”。“叠烧法”是将一圈釉面物体刮掉,防止粘连,然后叠放在一起,入窑烧制。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产量较高,但物体质量不好。因此,定窑“叠烧法”的出现,显然是只关心产量而不关心质量,被认为是定窑衰亡的技术证据。可以说,定窑在徐进统治时期开始走向衰落。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金鼎窑齿白印菊花碗

对定窑造成毁灭性打击的是孟津战争。公元1212年开始,成吉思汗利用徐金国大臣的专制权力和朝野的混乱,率领窝阔台、木华黎、托雷等部,与南宋联手,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采金战争。其中,窝阔台部采取了长驱直入的迂回战略,并于公元1232年(当时窝阔台已经继承了汗位),在三圣地区与徐金国、徐金国打了一场最为惨烈的三圣战争。蒙古和金的战斗异常激烈,蒙古军队烧杀抢掠,所到之处都是一片焦土。北方的和尤的名窑全毁了,无一幸免。

丁瑶所属的定州在蒙金战争后被纳入蒙元王朝的版图。由于连年的战争灾难、蒙古的野蛮管理和国家事务的腐败,丁瑶的窑工陆续逃往南方的景德镇,这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新窑场。这个过程在《论元朝统治与元青花的关系》一文中有详细论述。在许多文献中,都推测定窑的终结是在蒙金战争时期,定窑会随着金国的灭亡而消失。这个结论也是错误的。请看以下证据:

大元条例第八卷第二十二章记载,元朝对磁窑征税28%

《钦定续文书通考》也记载,元朝廷根据28 对定州磁征税

在元英宗硕德巴拉大臣白竹等人编纂的《经》卷八卷二十二“课”目中,记载了元朝朝廷的征税规则:自至元五年(1268年),磁窑征收28分。清代黄集等人编纂的《钦定续文书通考》中也记载,元世祖元五年(1268年)七月,元朝廷作出规定,对定州磁铁按28%征税。公元1234年晋国灭亡,34年后的1268年,元朝廷颁布了关于定窑的特别税法,表明此时定窑仍在运作。二分征税最初是北宋时期对瓷窑等行业的征税方法。内容是朝廷收取产品价值的20%,其余归窑主自己所有。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认为这是宋代非常科学的征税方法,极大地促进了宋朝的经济繁荣,认为这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宋朝的标志性法令之一。此时,元朝颁布了这一在北宋已实行了200多年的法律,希望以此来振兴当时已经不景气的丁瑶等工业经济。顺带一提,在那之后的10年,也就是公元1278年,元朝军队南征,灭了南宋,统一了中国。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金末元初定窑白瓷花大碗

细看晋末元初的定窑产品,已完全采用重叠烧制法,产品粗制滥造,胚质酥脆,釉薄,远非鼎盛时期。自元朝统一北方以来,窑工逃往南方成为一种趋势。逃往南方的窑工带走了他们的手艺、技术、灵魂和市场,定窑无可挽回地步入了快速衰落。元朝统一中国后不久,随着景德镇窑的蓬勃发展,定窑完全被景德镇窑取代,完全失去了市场和生活条件。横跨唐五代、北宋金元,辉煌了近500年的名窑——定窑消失了。

\

标签: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