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 > 正文

书签的作用是什么 (书签的历史文化追溯)

2023-03-16 16:52:37来源:互联网  

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线上的阅读和检索方式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为便于查阅电子网络阅读和浏览器历史浏览记录,“网络书签”功能在1993年美国Mosaic公司研发下首次运用在浏览器之中,促进了网络化”书签”的发展,后续的”收藏夹”功能也是基于此而诞生。信息社会下的”书签”具有时代性的特点,而古时候书签则更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的底蕴。


(资料图片)

无论是”网络书签”、纸质书签还是便利签,最便捷的功能在于方便阅读和检索浏览历史。书签是一门独特的文化形式,是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兼具实用性功能,同时包含审美艺术、人文理念等时代精神。书签也反映着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是历史的”写实照”,照见不同时代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以及人的精神风貌。

一、书签的历史文化追溯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积淀了上千年的智慧,从衣食住行上都体现了独有的文化魅力,尤其在文人的世界里,一切事物都是对艺术文化的再现。”文房”是古代文人雅士的”工作室”,这一概念从南北朝时期形成沿用至今,其中”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是最为世人所津津乐道、如数家珍的物品。但是文房的用品涉猎范围广泛,除了笔洗、镇尺、印泥、书签等直接相关物品,还有香炉、茶盏、琴、剑等等都被列为文房清玩。古人云:”开卷有益,闭卷有签”,书签是书籍的辅助工具,传承了古代的历史文化底蕴,浓缩了中国人的道义、知识、精神。

1、书签的萌芽时期:”牙黎”的具体功能

“书签”一词的概念最早出现于唐代,杜甫在《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 中就有”笔架沾窗雨,书签映隙曛”的诗句。但实物早在春秋时期就以”牙黎”的形式开始萌芽,所谓的”牙黎”就是用象牙制作而成的书签,放置在竹筒、简牍中来标记阅读的进度。”签”字的古书记载为”籖”,《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竹片或纸片上写有文字符号的一种标识”。进一步解释了”牙黎”的使用方式。在古时,文人做文章需引经据典,或者为其言论旁征博引,需要在书籍中找到具体的论据,而书籍众多繁琐,无法短时间内在浩如烟海的文字中找到所需要的资料。古人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便采用在竹简所需要的地方放置动物的骨质来标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读《小品》,下二百籖,皆是精微,世之幽滞。”徐震堮校笺:”籖,谓书签,有疑难处,加籖以志之。”以此可以看出,书签的具体功能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

文人雅士在使用书签后,为了让其使用更加便利,会在”牙黎”上系有带颜色的丝带,也让书签富有早期的审美艺术,让众多文人争相效仿,展现了中国文人的飘逸洒脱、豁达明理的精神风貌。从此”牙黎”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在历史上广为流传,为世人所喜爱。

2、书签的发展时期:”牙签”的实用性

书签发展到了唐代,其称谓从”牙黎”改变为”牙签”。”牙签”并非现代人所熟知用来剔牙的工具,实则为一种书签。在《大唐六典》中,在描述内府藏书时就提到:”经其库书,钿白牙轴,黄带红牙签;史库书,绿牙轴,朱带白牙荃。”在唐代的”图书馆”中,会使用不同的颜色制作而成的牙制的书签来区别书籍的类别。

唐人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 韩愈的诗中也揭示了书签的实用性功能,在卷轴的外侧悬挂一枚牌子,标记注明书籍内容,书籍因此被极好地保护起来,如同未用手触摸过的新书一样。该种方式也表明”牙签”类似于现代的检索目录,可以让阅读者能够快速地翻阅到所需要的内容,极大地提高了效率,提供了便捷式阅读的方式。

3、书签的成熟时期:文人雅致情怀的寄托

造纸术的发明,纸张的产量提高,纸质刊刻的书籍慢慢地代替了简牍制书籍,动物骨质制作的”牙签”也过渡到竹签、纸张为原材料的”书签”。书签的书写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文人可以在纸质的书签上进行个人的创作,把个人的审美意趣和人生追求融入到其中。古代文人会亲笔书写书籍名称、内容评注等信息,不仅仅方便个人的阅读方式,而让读书人在互相传阅中有效地传递有用的信息。”器以载道”的文人雅致情怀,通过”书签”的方式来表达读书人高远的志向和士大夫风雅情怀的寄托。

到了明朝时期,书签的名称、形状、功能日臻完善,从而定型为现今的模样。品茗、书法、参禅等文人时尚都融会贯通于小小一枚书签之中,把思想感情、审美情趣和艺术创作都在书签上进行,此时的书签已然从实用性的现实主义功能上转变更具审美意味的”艺术品”。

二、书签的文化内涵价值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印证人类文明的历史走向,它记载了人类方方面面的内容,让文明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发生大面积的断层,而书签文化也来源书籍文化,两者从内容、形式上在发展的过程中虽有分化,但从本质上一直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书签如同书籍一般,取材范围广泛,承载着大量的文化底蕴,饱含着各个时代的文化内涵价值。

1、人文精神的载体,对知识文化、人格修养的教化意义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寓教于乐”是孔子所提出的教学理念,”乐”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而书签正是对知识文化、人格修养教化上能给予了”乐”的载体,是最能够实现学习目的的工具。

中国自古以来便强调对人格道德的教化,也把对知识文化的摄入摆在首要的位置。唐代开始,文人时常在书签上题字座右铭或者摘抄名人的警句来培养个人的学习兴趣。鲁迅就曾经制作过”三到”书签,上面引用朱熹在《训学斋规》的:”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用来提醒自身学习、读书的方法。鲁迅认为,口到的意义在于读书不单局限在读和背上面,还应该诵读;眼到应当注重笔迹的走势和握法,掌握书写的功能;心到则为最后一个步骤,应该做到专心致志,读书不三心二意。

书签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作用,通过书签来传播积极的思想意识,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还具备警醒他人的作用。书签具备的经旧立新,把外在的辅助性功能,和内在陶冶心情的功能相结合,是一种具有人文精神的艺术表达。安徒生的手工书签与他的童话故事一般,都传达出浪漫主义的精神。他的剪纸书签充满了童话色彩,飞天的女巫、镜中的天鹅等意向在书签中得到呈现,且背面留有他亲笔写下的心情日志。安徒生的书签记录了他真实的生活片段,让他人感受充满艺术风味的童话故事。

2、对时代特征的反应,历史的写实

书签记录生活场景,在不同的时期的书签体现了不同时期的鲜明时代特点,展现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追求,是历史的一面镜子。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的青年学生以互赠书签为时尚,所以书签的内容以倡导学习为主要内容,上面绘制了历史故事、花鸟鱼虫等风景,符合学生年龄层的审美。值得注意的是,书签还具有娱乐宣传的作用,五六十年代的公众媒体不如现今的发达,舆论宣发不如现在深远,电影的宣传上也采用了书签的方式进行介绍内容和主题曲,成为当时”追星一族”的潮流单品,广受群众的喜爱。

3、文化传承,表达情感的艺术载体

书签在历经上千年的文化传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具象化载体,也让书签背负起对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使命,它要在历史长河中扮演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在文献遗失、文物破损的情况下,承载历史文化反映的物件。书签本身具有的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特点,让许多文人骚客会在书签上进行艺术创作,以物言志,传情达意,通过书签来向他人表达心中真情实感,在文献的研究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早期的书签极为重视书法艺术,由于书签篇幅的限制,书写者在书写位置、字体大小上都需要反复斟酌才可动笔。中国文学素来以言简意赅著称,此传统也影响了书签的创作,书签上的诗句、话语都是对中国文学的具体阐述。书签的小巧精致,让艺术作品提供了便捷的传阅平台,让文人的诗词作品、书法绘画更容易进入到公众的视野,平民化的方式,让普通老百姓也能得到曲高和寡艺术的熏陶,在提高百姓的艺术水平和促进艺术作品的传播上,书签的作用都是功不可没的。

五十年代开始,书签的成套设计也进入到日常的生活中,为了让大型的绘画、书法作品得以宣传和保留传承,把篇幅较大的作品分为几个部分,在书签上一一呈现,每一张书签拼接起来就是一副完整的图片,在单一书签上经过合理的布局也极具艺术性。

结语

书签最初被发明的目的是方便阅读,伴随着书籍的形态而发生转变,一方面,在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生活下,书签的功能不再单一,如同以往仅仅局限在阅读方面,如”网红手账书签”以艺术创意作品出现在生活中,增添了手账文化的乐趣和艺术感。另一方面,在电子化书籍的推广下,纸质书签的使用频率已经不如以前那么高,但是便利签依旧是活跃在当代社会的便捷性工具,其实便利签的创意是来自于书签。1978年,一位美国3M公司的工程师发现了中国式书签,于是在书签的灵感上发明了便利签。书签的演变不会因为时间而退出舞台,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演化成电子书签、浏览器收藏夹、便签纸等形式出现在公众的面前。书签的历史文化追溯,是要人们立足于书签的文化价值,让书签文化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标签: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