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 > 正文

天天时讯:特斯拉的2022降价虐恋

2022-11-18 05:33:42来源:36氪  

最近的社会新闻着实让人怀疑,骤降的不是气温,可能会是特斯拉的股价。

11月5日,广东潮州饶平县一男子,驾驶特斯拉准备停车时,车辆突然失控高速狂奔2公里,接连撞上两辆摩托车和两辆自行车,造成2死3伤的严重后果。

当然,特斯拉也不是第一次出事故了,马斯克现在身兼数职日理万机的,可能也搭理不过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但是,更让资本界和新能源车行业觉得“winter is coming”的,是特斯拉频繁降价的狠活。

早在10月24日,特斯拉官方突然宣布降价,国内特斯拉在售Model 3及Model Y售价调整,相比调价前,Model 3后轮驱动版和高性能版分别下调1.4万元和1.8万元;Model Y高性能版、后轮驱动版、长续航版分别下调2万元、2.8万元和3.7万元。

这就完了?当然没有。

11月8日,特斯拉通过官方微博发布了最新的保险补贴方案:11月8日(含)至11月30日(含),购买现车及合作保险机构车险组合并按期完成提车,尾款可减8000元;12月1日(含)至12月31日(含),尾款可减4000元。

特斯拉频繁降价或“变相”降价,一石激起千层浪。

从“理财产品”到“陆地炸弹”,让新能源车主喜忧参半的特斯拉

纵观特斯拉的每次降价,总少不了争议与讨伐。

本次赶着双十一的“剁手价”,最先按捺不住键盘、请求对线的,自然是特斯拉车主。

熟悉特斯拉脾气的车友应该了解,自从2020年初第一辆中国制造的特斯拉下线以来,特斯拉就通过不止一次的降价操作。

在Model 3上市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这款车型的售价就经历了6次调价,累计降价幅度超过10万元。

像特斯拉这种技术创新型企业,有着很明显的互联网特征,同理,在市场策略的使用上也有别于传统车企思路。

中国电动车市场的游戏规则,正在被悄然改写。

如此频繁的调价,也难怪有网友调侃,特斯拉是一种新型的“理财产品”。

因此,早就盯准特斯拉,但迟迟还没有入手或提车的,如今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是继续观望,再“贪”一波; 还是及时入手,小赚一笔,以免价格回弹?

这样的两难抉择,似乎把特斯拉准车主活活逼成了股民,锻炼也考验着他们的判断能力。

但是,有人欢喜纠结,也有人忧愁悔恨。 给一部分人“让利”的同时,也是骗了另一部分人的血汗钱。

特斯拉降价的屠龙宝刀,可能,更是一把双刃剑。

有车主称,9月12日提的车,两个月的时间降价三次,直接亏了4万元左右。 对于刚刚提车的特斯拉车主来说,频繁且大额的降价,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更有甚者,一些线下维权的特斯拉车主,已经和销售或主管拳脚相见,发生了肢体冲突。

普通用户之于特斯拉的好感度、品牌用户之于特斯拉的忠诚度,都在面临舆论的冲击。 加之开头提到的社会新闻,简直是火上浇油。

要知道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特斯拉车型出现严重事故了。 特斯拉“陆地炸弹”的骂名,也确实不是空穴来风。

除了前一阵的林志颖事件,中间的几次大大小小事件,一经网络发酵,演化为各执一词的“罗生门”。

特斯拉可谓是腹背受敌。

“年底冲业绩”or“价格战”,有钱就是任性的狂人马斯克

如此困厄的局面,特斯拉依旧任性,说降价就降价。

为什么?外部原因,一方面是“年底冲业绩”,一方面是“打价格战”。

据公开的2022年特斯拉汽车的销量和产量数据,今年第三季度特斯拉共生产 36.6 万辆汽车,交付 34.4 万辆。

而今年前两个季度,特斯拉分别交付了31万辆和25.5万辆电动汽车。

哪怕是第三季度如此亮眼的成绩,第四季度也要卖到将近60万台车,才能达成马斯克之前设定的150万辆。

虽然马斯克一向都以狂妄著称,但是确实没有人能预料他下一步究竟会干什么。

特斯拉降价跑量似乎已成定局。

另一方面,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也给了特斯拉不小的压力。

今年以来,能成为特斯拉杀手的车型有很多,很多车型都是在产品纬度直接跟3Y展开竞争的。包括蔚来ET5,比亚迪海豹,小鹏G9等等。

以特斯拉的产品力和国内残酷的竞争形态,其产品迭代速度已经不能保证其产品力的持续优势,从而需要从价格纬度用降价刺激上量。

于是乎,面对内忧外患,特斯拉祭出了频繁降价的杀招。

如果前面所说的,是特斯拉为什么“要”降价,那么,特斯拉为什么“能”降价?

这就是内部原因,特斯拉“有钱任性”。 更准确地说,这里的有“钱”,是“有”省“钱”的技术。

一辆车的成本包含营销成本、研发成本,以及对制造行业至关重要的生产成本等。

特斯拉内部长期有一个“第一性原理”的概念,所谓“Reasoning with First Principle”。 即,对问题进行降维,通俗地说,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而特斯拉认为,汽车成本的“本质”,就在于工厂。

特斯拉得州超级工厂

特斯拉最重要的产品之一,就是它的超级工厂。工厂运营下的生产效率直接决定整车制造成本。特斯拉控制成本省钱的法宝就在于技术。

比如,特斯拉对于大型压铸机的独创性使用,虽然短期来看,会增加成本支出,但从长期角度而言,可以将70余个零部件精简为单个,此类技术的创新应用,会持续不断地摊薄制造成本。

一组数据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

特斯拉年报数据显示,其单车平均生产成本已经降至360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2.9万元,但不包括日常开支、销售和营销费用)。在2021年第四季度所有量产OEM中,特斯拉的营业利润率是最高的,已超过12%,特斯拉目前产品线的起售价,也都超过3.6万美元。

特斯拉还补充道:“我们相信,我们目前的项目,包括大型铸件、结构电池组、4680电池和许多其他项目,将有助于我们继续将产品成本降至最低。”

正是因为对技术和供应链的绝对自信,特斯拉才有底气,以其巨大的利润空间和降价空间,将用户和对手“玩弄”于股掌。

“要不起”还是“我跟你”,暗流涌动的国内新能源车市场

可以料见,特斯拉降价虽然也暴露了自身的焦虑,但国内的新能源车企,可能比特斯拉更慌。

低价格的吸引力,会影响普通消费者的购买欲,这与销量直接相关。

先来看看特斯拉降价的这几个月,国产新能源车们过得怎么样。

根据蔚来汽车的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这个季度的经营亏损接近40亿,远远超出了市场预期的26亿,背后是毛利率、研发和销售费用的全面失守;四季度销量指引是4.3-4.8万辆,远低于彭博上的卖方预期5.4万辆,也因为销量指引差,收入指引同样远远低于市场预期。

而着眼于单个产品,被李斌定位为“跑量”车型蔚来ET5,九月销售221台,十月销售1030辆,这样的成绩,着实堪忧。如今又碰上特斯拉频繁降价,压力不可谓不大。

除此之外,小鹏、理想、极氪等一众国产品牌今年推出的新车价格均在30万区间,降价后的Model3/Y必然会成为它们的最大竞争对手。

受“威胁”的竞品企业将包括比亚迪、岚图、极狐、问界等。

东吴证券分析称,特斯拉降价后,20万~40万元价格区间新能源产品受到直接影响,并波及同价位燃油车以及10万~20万元价格带车型,新一轮行业降价潮或将出现。

如何应对? 按兵不动还是躬身入局? “要不起”还是“我跟你”?

事实就是,目前,谁都没有底气正面和特斯拉叫板。

但是,必有暗流涌动。

有网络博主爆料称,小鹏跟进了特斯拉的降价,除了G9这款新车,G3i、P5、P7尾款减免1.4万-2万元,同时还将推出部分长库龄专项车进行特价额外优惠。

针对这一消息,小鹏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只是调整了权益结构,增加了尾款比例,各个车型的权益总额对比之前,反而是持平或者微降的,所以其实根本不存在降价的说法”,同时,“本次权益结构调整目前尚未公布”。

早在10月24日的降价风波,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就表示,特斯拉的降价仅是一种营销方式。

“友商降价我们连内部电话会都没有开,降价仅仅是他们的营销方式而已,而且还肯定是‘双刃剑’。 ”何小鹏曾在其朋友圈发文称。

无独有偶。

蔚来董事长李斌也曾表示,“蔚来和特斯拉的定价逻辑是不一样的。特斯拉车辆的定价逻辑是视成本的变化进行价格的调整,而蔚来在定价之初就已经考量了成本变化和可能降价的空间等诸多因素。”

小心翼翼、亦步亦趋。毕竟,价格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红线。

不管国内新能源车企是故作姿态,还是自有妙计,总之,我们能隐约感觉到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打响。

双十一已经过去,但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或许才刚刚开始。

作为风暴中心的特斯拉与马斯克,也刚刚经历了一个“多事之秋”:AI DAY、收购推特、套现股票、解雇推特工程师……

特斯拉的频繁降价,在马斯克这里,是“秋后算账”还是“另起炉灶”,未必能给出明确答案。

对整个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和消费者而言,与特斯拉又爱又恨的虐恋,也不知还会持续多久。

标签: 新能源车 生产成本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