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 > 数字 > 正文

焦点消息!人与自然作文素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3-06-02 11:30:57来源:互联网  

随着社会越来越发达,大家都选择在网络上汲取相关知识内容,比如人与自然作文素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了更好的解答大家的问题,小编也是翻阅整理了相应内容,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人与自然的构成材料(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当前,我们不得不再次面对那个古老的哲学命题:人与自然应该如何相处?这个题目会不会成为今年高考作文的考点我们不得而知,但绝对火。为此,我特意整理了一批材料,现与大家分享。


(相关资料图)

著名的格言

01.只有顺从自然,才能战胜自然。——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

02.只有顺从自然,我们才能掌握自然。——培根[英国哲学家]

03.大自然既是仁慈的母亲,又是残忍的屠夫。——雨果[法国作家]

04.地球可以满足人类的需求,却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甘地[印度政治家]

05.让我们不要陶醉于战胜自然。每一次这样的胜利,大自然都会报复我们。——恩格斯

6.我们没有从父母那里继承地球,而是从子孙那里借用了地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07.当人类欢呼战胜自然的时候,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黑格尔[德国哲学家]

08.人类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训是,他们从来没有从历史中吸取教训。——黑格尔[德国哲学家]

09.人法与地,地法与天,天法与道法,道法与自然。——老子(句子大意是,自然是天地万物的避难所。)

10.天堂永远在那里,不为姚,不为杰。——荀子(自然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不会因为尧帝的睿智或者夏杰的暴虐而改变。)

11.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可参。——荀子(天有四时变,地有丰富的资源,人有正确的治理方法。这是和谐相处的方式。)

12.不数池塘里的鱼,打不过鱼。斧及时入山,树不能用。——《孟子·梁·王辉上》(计数[C49G一张细网;[wū]:深。细渔网不进池塘,鱼鳖水产就完不了;当树木被定期砍伐时,木材是取之不尽的。)

13.四时天不言,地不言,万物生长。——李白《商安郡配昌史》

精彩的语言片段

01.人类对大自然的任何伤害,最终都会伤害到自己,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如果人类非要与自然为敌,那就应该遵从董卿的话——“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02.人类必须服从自然,但不能违背自然。反对天命,主张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宗旨。如果把人类创造的文化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就是大自然为这棵树提供了生长的阳光、雨露和土壤。当我想到这些,我就在这里。

3.锦绣中华大地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家园,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造就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崇高追求。

04.掌握了核裂变、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前沿技术的人。似乎可以轻而易举地“改造自然”,但“人类不要太陶醉于对自然的胜利。每一次这样的胜利,大自然都会报复我们。”

05.在极其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逐渐出现了万物灵长类,但无论如何进化,人类都无法超脱自然,独立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们不应该自称是自然的主人,而应该尊重和服从自然,尊重和热爱自然,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

6.野生动物在生态环境中有它们的位置和作用。作为平等生活在大自然中的成员,人类应该充分尊重和保护它们。与包括野生动物在内的一切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一道亮丽风景。

07.正是因为有了野生动物的存在,我们的地球才充满了生机,才能在深溪里听到鸟儿歌唱,在浅水里看到鱼儿游动。生态是一个完整的链条,人类只是这个链条中的一环。无论哪个环节受损,整个链条都有断裂的风险。所以,爱护野生动物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08.理性的人类应该是深怀敬畏、敬畏、生命的,模仿自然,善待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视万物为友,视人类为同胞。

09.曾经,猎杀野生动物是古代人类的生存法则。在科技和文明足以区分危险与安全、伦理与共生的今天,对野生动物餐桌的需求更加充满了无知和傲慢。就像小说《三体》里说的,“软弱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10.人类技术的进步主要体现在近几十年的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上。面对地震、飓风、海啸、森林火灾,他们只能叹息。对于地球来说,天灾只是一个青春痘,一个喷嚏,对于人类来说,就是一场大灾难。在这个星球上,自然规律永远主宰一切,人类只是渺小的存在。

11.即使人类的科技和文明足以在每一次疫情面前不再恐慌,但未知永远存在。永远敬畏的人有福了;傲慢会带来灾难。

12.“清澈的水和葱郁的山是无价的财富”,物质生活再丰富,没有“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环境,一切都会平淡无奇。

13.山林尽染,平原青翠,城乡鸟语花香——这样的自然美景,是人类对未来的支撑。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预示着未来。

14.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是维护和践行公益的倡导者,而不是无关的旁观者或反其道而行之的破坏者。我们可能无法产生大的影响和改变,但我们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是一种力量。选择棉麻等自然质感的衣物,出门自带水杯,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选择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随手关闭电源和电器,节约用电...

15.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建设生态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开始,把接力棒传下去。

示例材料

1.亚马逊森林大火

亚马逊雨林是世界上更大的热带雨林,它产生的氧气占全球总量的10%,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肺”。

然而,这个“地球之肺”正在日益萎缩。

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放牧或耕种,当地人砍伐树木,焚烧树枝来滋养土地,这导致火灾频发。

仅2019年1月至8月,巴西就发生了72000多起亚马逊森林火灾,1330平方英里的雨林消失。

火灾还导致全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飙升,不仅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还加剧了全球变暖,一系列连带后果不堪设想。

这一切的根源,说白了就是人的贪婪。人类对大自然无止境的索取,让地球不堪重负。

正如圣雄甘地所说,“地球可以满足人类的需求,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

2.北极熊正面临灭绝

由于全球变暖,北极海冰正在融化。研究表明,在过去的40年里,北极夏季海冰面积减少了近一半。

四处觅食的北极熊因为找不到海冰休息,不得不一次次扩大游动距离,于是大量北极熊被活活淹死或饿死。

北极熊是一个非常好的游泳者,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它却落得如此下场。

科学家预测,由于这个原因,北极熊可能在未来20年内灭绝。

不仅是北极熊,如果我们不控制它们,采取一些行动,全球变暖将继续加剧,下一个面临灭绝的人可能是人类。

这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科学家的危言耸听,而是可以预见的未来。

3.长江里没有鱼。

2020新年伊始,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中国淡水鱼之王长江白鲟被宣布灭绝!

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曾经滋养和祝福了无数生灵。

但时至今日,高强度的捕捞让许多鱼类种群得以生存,再加上筑坝、航运、沿海开发、环境污染、填土疏浚……水下生物的生存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艰难。

专家表示,长江已经到了“无鱼”(无鱼)的程度,按照目前通用的“生物完整性指数”,这是最差的等级。

为保护长江生态,拯救更多珍贵物种,防止重蹈“白鲟”覆辙,自2020年元旦起,长江流域实施“十年禁渔”计划。

长江需要10年的时间来恢复生态。

保护和发展永远是一对矛盾的关系。过去,当我们急需发展的时候,长江和整个生态系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现在是把保护放在发展之前的时候了。

4.中国在绿化方面领先世界

2018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

2000年至2017年全球新增绿叶面积约1/4来自中国,中国贡献率居世界之一。

虽然在自然条件上,中国的绿化没有先天优势,但经过中国人民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绿色正在广袤的国土上一寸一寸地蔓延。

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种树成林。人人各尽其责,一个碧水蓝天、满目苍翠的美丽中国指日可待。

5.加强立法禁止游戏。

2020年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最新决定,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贸易,改掉过度食用野生动物的恶习。

疫情凶猛,希望能成为一堂公开的公共安全课,让公众清楚地认识到贪食野味的危害。

我们不仅需要加强立法和执法,更需要媒体和公众的鼓点和呐喊,让一些人从无知中清醒过来,为自己和他人负责。

用大多数人的生命来为少数人的无知买单,代价太大了。遵纪守法,守口如瓶,从今年春天开始!

\

标签: 人与自然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