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 > 正文

环球最资讯丨35万的宝马i3百无聊赖,25万的宝马i3浓眉大眼

2023-03-20 20:45:54来源:36氪  

伴随着湖北燃油车大甩卖的步伐,部分电动车、尤其是传统燃油车厂商的电动车品牌价格也出现大跳水。网上一度盛传15万买宝马i3,后被证实消息不属实,不过目前多地终端优惠在10万左右。以官方指导价34.99万元的35L车型为例,优惠10万后,价格来到特斯拉、比亚迪等重点车型的价格区间。那么25万的销售价格会吸引消费者的买单吗?


【资料图】

01 35万的i3镰刀过于锋利

家住成都的张先生是一位喜欢驾驶操控感的汽车消费者, “宝马3系的电动版”宝马i3上市后,与比亚迪海豹,特斯拉m3进行了重点对比。在租用一天行驶400公里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35万的i3镰刀过于锋利。刚拿到车时,90%电量的情况下显示仅能行驶280 公里,加之二排中间高高的凸起,仿佛在告诉大家这是一款“油改电”车型,张先生的第一印象是:强行劝退

作为一款定价34.99万元的豪华电动车,宝马i3CLTC续航里程526公里,是基于3系打造的全新的新能源中型轿车,整车长度为4872mm,轴距达2966mm,比3系燃油车略大。i3搭载的是一台可输出210kw的电动机,0-100km/h加速为6.2秒,这一成绩在内卷严重的电动车里也毫无优势。

△宝马i3

宝马i3另外一个绕不开的缺点是传统燃油车车企的车机系统。i3采用了全新的内饰设计,在中控台上采用12.3英寸的全液晶仪表和14.9英寸的智能中控屏构成的贯穿式一体曲面屏,看起来显示效果很好。但是这套iDrive 8车机系统,比起蔚小理等新势力车型的车机,简直想上一个时代的产物:语音交互困难,导航界面陌生。要想快速上手,增加便利性,还是需要驾驶者要默默的拿出手机连上了 CarPlay。花35万元买一台新能源车,还需要用手机导航,这不是在开电动车时代的历史倒车吗?

02 25万的i3让燃油3系情何以堪

2023年开始的汽车行业“价格杀”,对汽车行业无疑是一次加速洗牌,但对消费者确实是一次福音。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好的产品,是消费者永恒的追求。“年轻人永远绕不开一台宝马3系”,是对宝马的品牌的最高敬意。3系颜值高,内饰精致,操控更是行业标杆。但宝马3系的主力车型售价都在30万以上,加之后期的燃油、保养支出,对年轻人来说有一定的门槛。

那25万的电动宝马i3,售价比3系低大几万,以家庭用车生命期8年,每年行驶2万公里计算,16万公里燃油费还能省下10万以上,为什么不选择电动3系呢?除了网上传播的里程焦虑和二手车保值率外,在驾驶感受、空间、智能化、用车成本等各方面都是对燃油3系无情碾压。毕竟,一个家庭买一台车是为了诗和远方,而不是为了去二手车市场卖个好价钱。

35万的宝马i3百无聊赖,25万的宝马i3浓眉大眼。同一款车,不同的价格,会导致消费者极度的认知差异。据一位资深车评人介绍,宝马i3大降价后销量大概率会上升。

首先,新能源车潜在消费者在选择新能源车时大多会在特斯拉与比亚迪之间对比,然而当传统豪华品牌的价格也来到这个区间,他们自然也会对宝马i3多看一眼;其次,更重要的是一部分燃油车潜在购买者,发现同平台的电动三系比燃油三系更加便宜,后期用车成本更低,驾驶感受也不差,会吸引一部分燃油车客户,尤其是宝马三系客户。

所以,当宝马i3大降价后,这款电动车型吸引力会大增,销量会上升:不仅吸引一部分特斯拉等新能源车的潜在购买者,更是会吸引一部分传统燃油车客户。但对于燃油车企来说,这种以价换量的方式相当于“自己挖坑埋自己”

03 既守不住价格,也守不住销量

新能源对燃油车的颠覆,比绝大部分车企预料的,都来的更快更猛烈。燃油车现在已经既守不住价格,也守不住销量。

理智的人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上,大家都能看到的便宜,往往是最昂贵的。25万的宝马i3是实实在在的谣言。但问题是,在整个合资车企价格波动的大前提下,会有很多人相信这样的低价格是有可能存在的

那么当合资品牌们拿出“掀桌子”的态势用低价清理完库存之后,将何去何从,或者说,合资品牌产品的价格还能不能回到降价之前的水平?亦或是,这波降价潮过后,合资品牌还会是很多消费者的集体崇拜吗?

事实上,这一次很多汽车厂商,尤其是合资品牌集体降价,产生的连锁反应,不仅仅体现在价格和销量层面,更重要是的进一步消弭了合资车企进入中国四十来年的品崇拜。因为消费者已经看到了这些车企的价格“底牌”,那么这些品牌和车型的价格想要重回高位,基本上就不可能了。而同样,经过这么一次全行业的降价浪潮,合资车企的品牌溢价也将被进一步挤压。

然而,这也正是传统车企系能源转型的困局:燃油车时代高高在上的品牌溢价,在新能源时代反而成了累赘。定价高了,销量惨不忍睹;短期降价会赢得一部分销量,但这无异于杀鸡取卵,不仅损失了利润,长期看也消磨了品牌溢价。

这次大降价,会成为中国车市发展的一个重要事件,但它不是引子,只是开始凸显的结果。合资车企市占率的节节败退,中国市场新能源市占率全球第一。只能说明,中国汽车市场的格局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而这种变化,将在后续5年加速显现

供求关系的变化,结构调整的成效,整体行业的产能过剩,技术革新的叠加,消费者最后的货币投票,终究会在车企的混战下,构建起新的中国汽车市场。

标签: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